3D打印概念火熱、我國3D打印的市場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
目前中國的3D打印技術在生產製造行業的滲透率還遠不如美國,仍然停留在最開始的階段,即原型製作上。對Stratasys來說,中國是全球3D打印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中國市場一旦采用了一個新的技術或者趨勢,它的複製速度就會非常快。這也是為什麽Stratasys一直把中國作為極為重要的戰略市場。
在最近舉行的第二屆SAMA國際論壇暨2017世界3D打印年會(下稱“2017世界3D打印年會”)上,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等國的80多位專家和企業家也特地飛到上海探討3D打印技術的應用。荷蘭駐上海領事館科技處官員巴特(Bart van Hezewijk)展示了一長串從荷蘭來參加本次年會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名單,表示荷蘭Ultimaker打印機製造商已經與中國3D打印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目標即推開中國市場。
3D打印發展的三個階段分別為:原型製作、製造工具和最終生產製造零件,相當於汽車行業的研發、試製和大批量生產製造。在中國,主要的3D打印應用都還在原型製作階段。以Stratasys為例,製造工具和零件生產這兩塊業務占公司整體營收的比例分別不到10%和5%。但在已經逐漸過渡到最終生產製造的美國,3D打印用於後期階段的比例接近40%。
為什麽3D打印概念在中國市場如此之熱,卻尚未在製造業普及?一定程度上,市場仍然存在概念上的障礙。“奶茶视频app茄子經常說3D打印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技術,在生產製造領域需要很強的意願才會願意接納這種增材製造的新技術。另外,這也受製於整個行業的發展階段。智能製造是整個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概念,3D打印可能隻是其中的較小部分,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完成這種數字化的升級過程。”通過觀察3D打印在美國的應用發展,克裏格認為,3D打印也會隨著中國智能製造的升級進程逐漸普及。
中國市場的3D打印技術應用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並處於第一階段超過第二階段的拐點,而2018年開始,3D打印有望在最終的零件生產應用上快速增長,並在2019年迎來第二個拐點,即在最終零件生產的應用超過工具製造的應用。
在2017世界3D打印年會上,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張英指出,上海增材製造(3D打印)產業的發展已進入到全新階段,加快培育和發展3D打印產業是推動先進製造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對上海製造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將帶來深刻變革;也是服務國家製造強國戰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動上海率先轉換產業發展動能、實現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上一篇:3D打印技術助力比利時藝術家實現印象上海建築比例模型
下一篇:用戶大會上stratasys分析目前3D打印行業的新應用